大克鼎是西周晚期著名的青铜器,又名克鼎或是膳夫克鼎,西周晚期的饪食器。重201.5千克。系西周孝王时名叫克的大贵族为祭祀祖父而铸造。造型宏伟古朴,鼎口之上竖立双耳,底部三足已开始向西周晚期的兽蹄形演化,显得沉稳坚实。纹饰是三组对称的变体资纹和宽阔的窃曲纹,线条雄浑流畅。
大克鼎系周孝王时期铸器,历见著录,流传有绪,是研究西周奴隶制度的珍贵资料,因此,铸于鼎腹内壁上的长篇铭文蕴涵着丰富的史料价值。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大盂鼎更珍贵。
大盂鼎本是西周周康王时期的青铜礼器,它也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西周最大的一件铭文铜鼎。大盂鼎重达150kg,现在可以说价值连城。1890年,潘祖荫又得到了大克鼎。
大克鼎据说是1889年在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出土,一起出土的是一组青铜器物群。当年一同出土的青铜器数量上千,迅速被瓜分,最为精美的大克鼎被人卖到天津,被当时的收藏家柯劭忞纳入囊中。潘祖荫得知后花重金从他手中买到,至此两件重宝被潘家收藏
最初的大克鼎是由远古时期陶制的食具演变而来的,即是由釜、陶支脚和灶的组合而成的。大克鼎的主要用途是烹煮食物,鼎的三条腿便是灶口和支架,腹下烧火,可以熬煮油烹食物。
自从青铜鼎出现后,它又多了一项功能,成为祭祀神灵的一种重要礼器。三代及秦汉延续两千多年,鼎一直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礼器。鼎有三足的圆鼎和四足的方鼎两类,又可分有盖的和无盖的两种。
西周大克鼎,又称克鼎、膳夫克鼎 ,西周中期青铜器,于清朝光绪十六年(1890年)出土于陕西扶风县法门寺窖藏,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西周大克鼎通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腹径74.9厘米,腹深43厘米,重201.5公斤。鼎立耳,口沿下饰变形兽面纹,中又饰小兽面纹,并有觚棱凸棱,整个造型庄严厚重。腹内铸铭文290字,铭文行间皆有线相隔,笔势圆润。铭文内容则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和官制的重要资料。
西周大克鼎是西周时代极为重要的青铜器,也是历见著录,众所周知的重器,2002年1月18日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 展览文物目录》。
毛公鼎现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是博物院常年展出的文物精品。是目前发现青铜器中铭文字数最多的国宝。大陆解放前夕运往台湾。是台北故宫最著名的镇馆之宝 ,不可不看的珍品。
大盂鼎现收藏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由于国家博物馆正在扩建,所以它目前不在展出。
1951年由潘达于女士连同大克鼎一起捐赠上海博物馆的前身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后与大克鼎一起在上海博物馆展出。
1958年建国10周年前夕,借给当时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所以大盂鼎的准确定位为“上海博物馆收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借藏”。
大克顶是收藏在上海博物馆,作为上博镇馆之宝。常年展出。
①
回答如下:大克鼎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之一,寓意是尊重、权威和稳定。在古代,大克鼎是宫廷和贵族权力象征的重要器物,代表着一种权威和稳定的秩序。同时,大克鼎还寓意着尊重,它的形制和制作过程都需要非常严格和精细,代表着对传统文化和技艺的尊重和珍视。
②
大克鼎是中国商代晚期青铜器的代表作之一,现藏于中国上海博物馆。寓意深刻:大克鼎上的图案和文字不仅展示了商代时期的文化内涵,更包含着深刻的寓意和象征意义,如“龙凤呈祥”、“虎啸山林”等。
大克鼎于清代末年出土于陕西省的扶风县法门寺任村。
大克鼎出土后,便为当时著名金石收藏家、工部尚书潘祖荫重金收购所得。
而大克鼎的“兄长”大盂鼎也由左宗棠赠予潘祖荫,一起被潘家收藏。
这两个宝鼎和毛公鼎被视为“海内三宝”,潘家藏有其中两宝,不知被多少人惦记着。
1951年,潘达于与家里人商量之后决定将两件宝物无偿上交给国家
大克鼎铭文
1951年,大盂鼎、大克鼎鸿宝重现。鼎身上清晰的铭文和斑驳的铜锈,默默诉说着几千年的中华文明,而它们出土后的坎坷命运,隐隐折射着中国近现代的百年沧桑。
回答如下:大盂鼎和大克鼎都是商代青铜器,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历史价值。它们的区别在于:
1、 形状不同:大盂鼎是一种三足两耳的圆形鼎,而大克鼎则是四足两耳的方形鼎。
2、 装饰不同:大盂鼎上有很多精美的图案和文字,包括兽面、神面、云纹、蛇纹等,寓意丰富;而大克鼎则主要以几何图案为主,没有太多象征意义。
3、 用途不同:大盂鼎一般被用作祭祀器具,用于祭祀祖先和神灵;而大克鼎则可能用于烹饪、储存食物等实用用途。
总的来说,大盂鼎和大克鼎虽然都是商代青铜器,但它们的形状、装饰和用途都有所不同,具有各自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大盂鼎和大克鼎都是商代青铜器,但它们的形状和功能有所不同。
大盂鼎是一种三足大鼎,形状宽大,底部有三只蹄状的支脚,中间是一个大口径的凹面,可以用来盛放食物或者酒水。大盂鼎通常是用来作为祭祀仪器,用来烹煮祭品或者盛放祭品。
大克鼎是一种四足大鼎,形状高大,底部有四只支脚,中间是一个深深的凹面,可以用来盛放食物或者酒水。大克鼎通常是用来作为军事仪器,用来盛放武器或者军需品,也有可能用来盛放食物或者酒水。
③
大克鼎比大盂鼎稍小,通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重201.5公斤。大克鼎为西周孝王时器,纹饰更加繁美,口沿下饰窃曲纹,腹部饰流畅的波曲纹,足部饰兽面纹。
腹内壁上铸有290字的长篇铭文,铭文行间又有线条相隔,使得铭文整齐划一。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