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重庆5月18日电(李华曾 陈雨)走进位于重庆市巴南区的重庆百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亚)卫生用品生产车间,每条生产线正以每分钟2000片的生产速度飞快运转。除隔段时间需工人上原材料外,其余生产过程无人工操作。
重庆百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检查设备运行状况。新华网 黄俊辉 摄
技术向绿 企业生产开启低碳模式
(资料图)
“公司一直在改进技术,引入新的生产线,积极高效节能地组织生产运营。去年,产量上升的同时,综合能耗、碳排放量也实现了大幅度下降。”百亚生产厂区厂长彭海麟说。
近年来,百亚一直在不断进行节能技术改造,通过空压机余热回收改造,减少锅炉使用时间。此外,公司还加装了“电超人”节能器技改项目,每月能节约电量36万千瓦时。
“不仅要节能,还要提高产能。”彭海麟说,目前,公司正在推进光伏发电改造,预计投产后能支持30%的用电量。“现在公司的万元产值综合电耗、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万元产值碳排放当量均大幅下降,去年因为用电效能大大提高,公司还得到供电局奖励资金14万余元。”
在生产技术向绿的同时,百亚还积极探索循环生产模式提高企业产能。“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边角料、除尘器吸收的颗粒物、废包装材料等由回收公司统一回收,再次作为原材料外供。近年来,我们的固废综合利用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彭海麟说。
在工信部此前公示的2022年度国家级绿色制造名单中,百亚入围“国家级绿色工厂”名单。
实施技术创新带动产能增长的同时,通过实现低碳、循环生产模式增加“含绿量”,这样的绿色企业在重庆有不少。
位于两江水土国际数据港的两江云计算数据中心,一台台服务器安静地运行,持续为产业链下游企业提供算力支撑。在这背后,一场“绿色变革”也在同步推进。
“我们联合多所高校开展研究论证,通过提升数据中心的制冷系统效率、优化冷热气流、充分利用自然冷源等多项节能措施,每年可节省用电量约240万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了碳排放733吨。”两江云计算公司园区负责人称。
上汽红岩生产的换电重卡在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绿电交通项目中投用。新华网发
产品向绿 “重庆造”含绿量不断提升
在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的上汽红岩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称上汽红岩)生产基地总装车间内,机器轰鸣,一辆辆新能源重卡组装完成,交付各地市场。
“我们的新能源重卡采用电力驱动,能耗成本不到燃油车的三分之一。同时,电力驱动还具备噪音小、操作便利、零碳排放等优势,改善驾乘环境,一定程度上更利于保护货物安全。”上汽红岩新能源平台总监、新能源事业部副总经理李军说。
目前,上汽红岩已经构建了纯电重卡和氢能重卡两大新能源产品矩阵,并在全国各地保持了较高的交付节奏,产品已在河北、内蒙、新疆、山西、河南、江苏、贵州、广东等地大规模投入商业化运营。
值得一提的是,上汽红岩还推出了新能源城市渣土车。车辆应用了一键智能换电等功能,仅需3-5分钟即可完成换电。“我们还根据重庆市相关管理要求,统一设置了时段限速,有效提升渣土运输的安全性。”李军说。
按照行驶10万公里计算,换电渣土车运营时间比充电渣土车节约300小时左右,将大幅提高车辆的出勤率,有效解决因充电时间长影响运营效率等问题。
在企业积极研发生产绿色新品的同时,当地政府也在积极推进绿色产品的落地。
目前,由四联集团整合蓝宝石LED及智能控制技术构建的市政照明系统已在大足区全面推广。
大足区市政部门有关负责人说,LED绿色节能路灯不仅使用方便,在路灯管控上也更加“智慧”——通过应用无线通信、大屏幕指挥调度和城市地理集成等信息技术,形成精准、可视化、全方位的路灯照明设施智能化管理平台。此举让大足每年节约电费650多万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万多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30吨。
航拍重庆经开区一角。新华网发
产业向绿 低碳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工业园区是工业经济发展“主战场”。当前,重庆越来越多的工业园区正通过多种方式推动产业向绿,带动环境变美。
在工信部日前公示2022年度绿色制造名单中,重庆经开区榜上有名。
重庆经开区如何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环保双赢?重庆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重庆经开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将“绿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构建起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科技含量高的绿色生产方式,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位于重庆经开区的国家电投集团远达环保催化剂有限公司,目前已建成全国首套应用于低碳工厂的小型超低浓度碳捕集系统,年捕集二氧化碳可达153吨。 该公司负责人张建刚介绍,作为重庆市首个“低碳工业园”示范项目,公司已建成清洁发电、综合智慧能源、绿色电能替代、碳捕集和智慧管控五大系统,全年预计生产绿色电能136万千瓦时、二氧化碳减排约4500吨,相当于种植90万棵树。自运行以来,清洁发电系统已累计生产绿色电能133余万千瓦时,90%以上的发电量自行消纳,余电通过电网送入千家万户。
位于重庆经开区内的美心集团屋顶农场。新华网 耿骏宇 摄
位于重庆经开区的另一家企业美心集团的一栋办公楼楼顶令人眼前一亮:楼顶上是一个2万多平方米的屋顶农场,农场内纵横交错种满了蔬菜、树木。一条长约1公里的人工河环绕四周,鱼虾嬉戏其间,好似一幅充满野趣的乡村田园图。
“近年来,我们围绕生产经营全流程植入绿色元素,打造节能减排的绿色工厂。”美心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美心集团的空气压缩站用电量曾一度占全厂用电量的12%,存在耗能大、运营服务效率低等问题。为此,该公司通过安装新的空气压缩设备,每年就节约120万千瓦时电量,所节省的电能用于厂内两条智能生产线的循环使用。
作为工业重镇,近年来,重庆一直在积极“碳”寻新赛道,发展绿色低碳工业。截至目前,重庆市累计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52个,绿色园区5个,绿色产品48款,绿色供应链5条。
根据重庆市经信委、市发改委、财政、生态环境等6个市级部门联合制定的《重庆市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到202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4.5%,建成绿色园区30个、绿色工厂300家。■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