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激励广大护理科技工作者立足本职、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树立先进典型,引领广大护理工作者为推动护理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中华护理学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2023年“杰出护理工作者”推荐宣传活动。根据中华护理学会有关通知精神,北京护理学会负责组织北京地区推荐宣传工作。
(资料图片)
孙宏玉
北京大学护理学院,护理人文教研室主任,教授,美国护理科学院院士。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护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护理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教育部虚拟仿真创新联盟护理学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护理学会护理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护理杂志》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护理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人文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等。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了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海淀原始创新联合基金等10余项目课题;主译《护理教师必读实用教学指导》《护理教育课程设置与评价》,主编《护理教育学》《护理美学》《护理教育学概论》《护理伦理学》等教材10余部。
牵头研制多项护理学专业标准,探索并指引中国护理教育发展方向
作为教育部高等学校护理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孙宏玉教授任职期间,致力于中国高等护理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牵头研制了多项具有纲领性作用的护理专业教育教学标准。其中《护理学类教育质量国家标准》,是中国第一个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护理学类专业建设与规范化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而《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护理学专业》和《护理学本科专业规范》,为中国护理专业本科教育的每一个阶段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积极投身专业认证工作,推动建立健全护理专业认证制度,促进高等护理教育发展与实践
作为教育部护理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秘书长,孙宏玉教授积极推动了护理学专业认证工作在我国的执行和发展。自2010年开展护理学专业认证试点工作以来,孙宏玉教授作为秘书长,每年在认证院校的总体协调、认证专家安排、认证工作进程和认证总结等工作上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帮助认证院校从宗旨与结果、教育计划、学生成绩评定、学生、教师、教育资源、教育评价、科学研究、管理与行政、改革与发展十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估与诊断,以发现问题,并提供改进意见及专家建议。护理专业认证从专家视角帮助院校理清改革要点和发展重点,促进我国众多护理院校自评自查,自主性地开展专业内涵建设、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并持续推进专业的不断建设,切实有效的提升了护理人才培养质量,为后续制定世界范围内护理学本科教育标准与开展国际护理认证工作、促进护理专业人才的国际流动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政府教育决策、学生择校和用人单位选才等多方面提供了有力参考。
组织师资培训,推动护理高等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
为充分发挥护理学教指委的工作职能,推动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大力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孙宏玉教授积极围绕教指委核心工作,自2015年起每年组织教指委年会暨护理教育高峰论坛,自2017年起每年举办护理师资培训班,传播护理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累计受益约3000人次。此外,孙宏玉教授还受邀为全国多所高校开展护理教育相关讲座或人才培养相关指导,普及护理教育新理念、新标准和新方向,为护理高等教育教学引航,为护理专业教师赋能,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教学的各环节,实现“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孙宏玉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举办了两期《护理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继续教育培训班,为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及临床一线教师推广护理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理念、原则、路径、方法,对于各护理院校践行课程思政教育并最终形成协同效应,实现育人育才相统一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组建多中心跨学科研究团队,潜心居民慢病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履行学者社会职责
孙宏玉教授带领团队与来自校内不同院系以及天津中医药大学、温州医科大学、徐州医科大学护理院校的不同领域专家组建了多中心跨学科团队,并与京津冀、徐州、广州、郑州、温州、丽水等东部地区多个省市的社区建立其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了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慢性病风险预警和健康管理的系列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面上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海淀原始创新联合基金前沿项目等科研项目4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40余篇,对社区居民慢病管理的科学、有效实施提供了研究依据和实践参考。
编辑:孟盈
审核:李春燕
北京护理学会
微信号:bjhlxh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标签: